找到相关内容543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浅解

    嗔恚。无嗔就是对于三界一切苦果,(如欲界有苦苦、色界有坏苦、无色界有行苦。)以及一切三界苦具,虽受众苦,而能,不生嗔恚,故名无嗔。它以无所憎恚为体性,别则对治嗔恚,通则能作众善为业用。   七无...如欲界有苦苦、色界有坏苦、无色界有行苦。)以及一切三界苦具,虽受众苦,而能,不生嗔恚,故名无嗔。它以无所憎恚为体性,别则对治嗔恚,通则能作众善为业用。   七无痴。痴是愚痴。无痴反面,就是有智。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758263.html
  • 辩中边论

    波罗蜜多说富贵自在障。于净戒波罗蜜多说善趣障。于波罗蜜多说不舍有情障。于精进波罗蜜多说减过失增功德障。于静虑波罗蜜多说令所化趣入法障。于般若波罗蜜多说解脱障。于方便善巧波罗蜜多说施等善无穷尽障。由此...于诸有情不为损害。由波罗蜜多。故他损害时深能。受由精进波罗蜜多故。增长功德。由静虑波罗蜜多故。起神通等能引有情令入正法。由般若波罗蜜多故。能正教授教诫有情令得解脱。由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故。回向无上...

    世亲菩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158292.html
  • 邢台名僧传_侠义邢襄

    宣述。善恶喜怒不形。洗秽奉禁终始如一。而留意华严。为来报之业。夜礼千佛为一世常资。末岁年事既隆。身力不济。犹依六时叩头枕上。自有英悟之量。罕能继者。而感通灵异。则事全难准云   续高僧传卷八 ...,自己坐于绳床之上,“烧安息香,咒愿数百言”。如此三日“水泫然微流”。此时,一条小龙 “长五六寸许,随水出来”。不久,“水大至,隍堑皆满”。佛图澄有很多的弟子,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和尚。   竺道生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1658509.html
  • 关于《大唐西域记》

    ,于此宅居,其性刚烈,唯杀是务,牧牛自活,无所系命。若男若女,无贵无贱,剃须发,服袈裟,像类苾刍,而行俗事,专执小见,非斥大乘。闻之耆旧曰:昔此地民庶,但事凶残,时有罗汉愍其颠坠,为化彼故,乘虚而...比如:   晋法显《佛国记》,今存。   释道《西域志》,今佚。见王庸《中国地理学史》。   支僧载《外国事》,今佚。   智猛《游行外国传》,今佚。   释昙景(勇)《外国传》,今佚。   竺法维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1658577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到孝养父母等社会责任,慈爱众生,和睦上下,常行惠施,及进行改过迁善、不嗔、接受忠告等道德修养。《般若第二》教人“常见自己过”,“不见世间过,但自却非心”,与儒家的修养之道颇为相近。依此修行,完善...因果转,但用名言无实性”,明言五识、六识、七识、八识及其所转的佛果妙观察等四智,皆是名言立,并无实性,实性只是一自性,八识四智都是自性起用,意味自性并非阿赖耶识。  自性虽然只可自悟自见,禅宗人常说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
  • 新罗高僧金地藏证道九华的业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。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说他是十方世界的菩萨,“如大地,静虑可秘藏”,故名“地藏”。《地藏本愿经》、《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等解释说,地藏菩萨是古佛现身,在释迦既灭以后、弥勒未生以前,已证得佛的法身。...

    谢澍田 叶可信 张宣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259732.html
  • 金乔觉及其九华山垂迹考

    为“地藏菩萨”。地藏,原本印度佛教菩萨名。《地藏菩萨十轮经》解释道:“不动如大地,静虑深密如秘藏”,故名。后世把金乔觉奉为“地藏菩萨”,是根据他生时晏坐禅定如“铁板注脚”,死时“趺坐函中,经三...:佛教传入三韩始于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(372),即当中国东晋简文帝咸二年。其时“前秦苻坚遣使及僧顺道送佛像经文”,越二年,“阿道来自晋(即东晋),明年乙亥二月,创肖门寺以置顺道,又创伊佛兰寺置阿道,...

    李 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359733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1)

    、精   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而不回向一切智智,当知彼非具戒菩萨   。....持菩萨戒由有回向一切智心故,得名为持菩萨戒,摄受净   戒波罗蜜多。彼于后时若遇善友,能缘一切智智,回向无上正等...一般而言,已受菩萨戒者虽能依于所受的戒律努力持守,一旦曾较深入地想要掌握持戒的精神,或较广泛地阅读经藏,或接受不同的教法传承,则必然面对“不同的戒本所示学处的差异”问题,以及如何立自己原本所受的别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上)

    甚至争功诿过更是一般人的通病,也是纷争的原因。如果人人都能承认自己错、自己坏,凡事不推诿、不卸责,所谓“如有暴恶人,非理相加谤;智者以诚言,能除遣”(《诸法集要经》),则人我关系自然能和谐无争。  ...、心灵中、人际间都很和谐。佛光会员四句偈“慈悲喜舍遍法界,惜福结缘利人天,禅净戒行平等,惭愧感恩大愿心”,即是说明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谊。可以说以人为本、以家为基点,平等性、普遍性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760085.html
  • 天台止观-如来禅

    安心止观。四、以圆三观、破三惑遍。五、善识通塞。六、调适无作道品、七科三十七分。七、以藏通别等事相法门、助开圆理。八、知次位、另不生增上慢。九、能,策进五品、而入十信。十、离法爱、策于十信,令入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3860564.html